返回

大国崛起1900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节 抄底人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节 抄底人才

第(2/3)页

海底的黄金一网打尽了,飞船的探测能力。可不是盖的,被扫过之后,不敢说一根针都不会遗漏,但是想要捡漏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起码别想一次打捞上成吨的黄金了,顶多找到一些遗漏的金沙和一些落难船员首饰罢了。

        打捞赶紧这些黄金之后,杨潮就蹬上了欧洲大陆。

        这次金融危机连日本都波及到了,没道理波及不到跟美国联系更紧密的欧洲,尤其是欧洲金融业大受损失,他们很多银行也参与了美国的信托投机,结果损失惨重。

        工业可以说,完全是被连累的,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有大量殖民地可以倾销商品的还好,德国这个后起之秀,偏生工业又最为发达的国家,那可就太无辜了。

        不过也有一些例外,那就是跟中国关系紧密的一些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情况就比较好一些,比如向中国那批正在大力建设的企业提供机器设备的,或者本身就在中国有投资的,他们情况稍微好转一些。

        这让德国经济界出现这样一种论调,那就是跟殖民地平衡木假说,他们认为,在没有大量可供倾销的殖民地的情况下,在小型殖民地,比如青岛这样的殖民地,建立一定规模的企业,可以如同平衡木一样,跟德国工业进行起落平衡,有效的化解德国的经济危机。

        当德国经济危机的时候,可以抽调殖民地的资金和利润来稳定,当德国经济良好的时候,又可以继续投资殖民地,让殖民地经济进一步发展,经济学家认定殖民地可以成为母国经济的平衡舵,如同天平那一端的砝码一样,互相起落互相稳定。

        因此经济学家开始发表观点,支持殖民地的经济发展,尤其是能跟德国工业互动的经济发展,并把这叫做添加砝码行动。

        这个假说还真有市场,德国政府已经在考虑,支持鼓励一部分工业企业到殖民地投资了。

        而作为以招商引资为目的得杨潮,在这种舆论环境下,突然变得空前重要起来,杨潮的一举一动在欧洲都受到关注,但是在德国却几乎是一种现象了。

        不过杨潮还是打算在调调德国人的胃口,他第一站去的不是德国,而是英国。

        他首先解决铁路融资的问题,上次答应了英国人发行一千万英镑债券的铁路债券,这次就是来兑现的,当然驻英公使也可以处理这种事,但是作为为杨潮外交活动添砖加码的考虑,中国铁路总公司授权杨潮负责这次债券发行活动。

        并且杨潮跟英国签订了一份新的铁路修建计划。英国想要修建一条从缅甸到中国云南的铁路,此前的清政府一直都不答应,但是杨潮答应了,后世中国想修一条从云南通往印度洋的铁路有多难。杨潮可是很清楚的。

        只不过那个时代,中国希望从缅甸通往印度洋,而这个时代,英国人想从印度洋通往中国罢了,说白了就是国力更强的国家更倾向于扩张。清政府是保守的。担心英国人渗透到云南,但是杨潮可不担心,他有信心挡得住英国人。

        除了铁路合作,杨潮还决定跟英国造船业进行一次互动,不过不是引入英国造船企业,而是在英国订购了两艘无畏级,英国人给了一个优惠价,总价一千万美元,要知道英国人建造无畏号可是花了一百八十万英镑的,折合九百万美元呢。现在两艘才一千万。

        但谁叫现在是经济危机时期,钢材、人工价格都大大降低,只要能不赔钱,英国人巴不得白白做工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