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国崛起1900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四十六节 经济危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六节 经济危机

第(2/3)页


        “多了!八百万两银子,这运价定的还是高了。告诉詹天佑,跟大宗商品的华商签订一些长期合作合同,给与他们三到四成的优惠。”

        杨潮说道。并不是真的运价高了。老实说这个时代中国的运输费用还是很夸张的,从江南运输茶叶到蒙古,价格可以翻十倍。各地的粮价差距也非常大,但是铁路开通之后,大家发现,铁路影响到的地方,粮价波动一般不会超过百分之十,铁路的意义就在这里,大规模的平抑物价,更合理的分配资源,所以有的国家哪怕是亏钱也要大修铁路,原因就在这里。

        而中国不存在亏钱的问题,因为铁路相比长期以来存在的内河船运,甚至人挑马扛,骆驼客等运输方式,将运费降低了一半以上,哪怕就是铁路运价定为这些运输方式的一半,商人也更愿意走铁路,因为更快速,更有效率,铁路的利润就来自这种效率提高中的一部分。

        “这是一份我拟定的名单。但是低调一些,虽然瞒不过洋人,但是也不要闹得沸沸扬扬,最后洋人肯定要找麻烦的,让他们迟点知道,就迟点找我麻烦。”

        杨潮交给李思第一份名单,上面为首的就是大生纱厂。

        华人的工厂根据目前的税则,比洋人同类工厂的价格高了太多,更不用说比洋人国内的各种退税补贴了,因此竞争上太吃亏,本来是应该有关税保护的,但是英国人操控的关税,完全转化成了一种压迫。

        所以杨潮就要用手里的铁路来代替关税,对华人工业进行保护,让他们可以跟洋人的工业化企业拉近竞争的不公平条件。

        1907年,杨潮的各项制度有条不紊的推进,引进的工业企业都在大规模投建,预计最早一批也得年底才能开工,工业企业就这样,投产周期长,要真正看到效果,最快也是五年,所以经济学家认为七年左右是一个工业周期的原因就在这里。

        轻工业的周期比重工业要短一些,一年就能建成,两年就能投产,三年就能够盈利,五年时间收归资本,进入下一轮扩张。当然这是正常的良性发展模式,如果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只要能够盈利,可以不断的扩张。

        大生纱厂就是这样,在发昌机器厂可以生产纺纱、纺织机后,包销政策之下,每年翻一倍。今年大生在山东的纱锭就能超过二十万锭,比南通的大生一厂还要多。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相比英国人五千万纱锭的规模,还小的很。张謇似乎有一种要以一己之力跟英国纺织工业一较高下的架势,计划用十年时间,将纺纱扩张到千万级别。

        但是杨潮却在上海引入了荣氏兄弟等十来个企业家,同样在东营经营纺纱厂,这些家伙气魄可比张謇大多了,在杨潮给的百万贷款下,一上来就是十万锭的规模。山东纱厂目前总纱锭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万锭,占整个中国纱锭总量的四成以上,纺织业规模超过上海。

        这让张謇都感觉到了压力,当然只是出于个人事业的顾虑,虽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