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节 投资风潮
第一百四十节 投资风潮
第(2/3)页
伟大的事业,但是杨潮还是告诉拜耳,不支持他们在中国建立海螺英生产线。如果他们愿意在中国开展正常的化工工业,杨潮会给他们免税三年。
拜耳表示可以试一试,毕竟山东的煤炭也不错的,他们生产的苯酚等产品,在日本也是有大量的出口额的。
另外还有制造火车机车设备的克劳斯玛菲公司,生产机床的希思公司等等,内容涵盖了生产矿冶设备的,高精尖齿轮的等等一系列现代化工厂。
但是规模却不大,几乎每一种行业,只跟一家公司合作,这是杨潮希望这些公司能够找到市场,等他们能够赚钱,赚大钱的时候,就不会从中国输出利润了,他们的利润将会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甚至还会增加投资额,知道十年后全都被杨潮没收。
不过在没收他们的工厂之前,杨潮必须得做好接收的准备,你就是在中国培养一大批懂得经营管理和生产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以及技术工人。
为此杨潮不惜让王求答应这些公司税收优惠,免费租借地皮,同时如果有需要,将给与他们一笔不超过十万美元的无息贷款作为启动资金,而这些企业的附加责任是,必须利用他们的技术力量,建设技术学校。
也就是每一家工厂,都必须办一所技校,用来培养他们自用的技术工人。
好吧,技术引进,这才杨潮最关心的问题,可以说是核心,论起来杨潮这也算是一种以市场换技术的变种,不过没安好心罢了。
王求总共签订了三十家企业,弄得德国人自己都有些紧张兮兮的,德国有些报纸甚至忧心忡忡的表示,中国人是要把德国工业搬迁到中国去,这将不利于德国的工业发展和工人就业等一系列问题。
德国人有这种担心,美国人就完全没有了,美国人甚至不惜动用政府力量,希望清政府不要厚此薄彼,给山东政府施压,也要求同样的待遇。
英国等国也表达了同样的诉求,但是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