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节 环球
第一百一十四节 环球
第(2/3)页
。
又是十天的活动,接受记者采访,接受当地上流社会的参观访问,同时开放展览收点门票钱。
在此期间,日俄谈判没有任何结果,都过了元旦了他们还在谈。
没准他们能拖到农历新年,也就是二月份去。
但杨潮对双方谈判的结果没有任何兴趣,因为结果已经很明显了,在战场上无法得到的东西,你永远无法在谈判桌上获得。
现在日本人的极限就是到大连,旅顺他们是没有希望攻陷了,而俄军也无法消灭日军,双方同时都有继续增兵的能力,但同时已经没有了打下去的财力。
所以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日本人保住朝鲜,俄国人占据东北,唯一的变数也就是日本人能不能抢到大连,俄国人能不能要回库页岛,至于战争赔款问题,这个说出来只是一个笑话,没人会当真的。
杨潮的飞艇继续出发,这次要横渡大西洋,下一站英国伦敦。
美国到伦敦,大概六千公里左右,杨潮以三百公里的时速航行,不过二十个小时而已。
虽然跟齐柏林飞艇一样的发动机结构,但是按比例放大了一倍,加上超越时代的加工能力,让杨潮的发动机可以加载更大压力,功率自然也就更大一些,速度也就更快了。
跟在美国一样,飞艇也受到了英国人的追捧。
其实不止英国人,整个欧洲都轰动了。
此前跨越太平洋理应更加轰动,但是在欧洲引起的反响并不是很强烈,因为绝大多数欧洲人都不知道太平洋有多宽,一些地理达人当然知道,他们自然不会为了能够跨越太平洋的飞艇跨越大西洋而欢呼。
可是在普通平民眼中,大西洋就是一道不可跨越的边界,坐船去其他地方是唯一的选择,而坐船的话,动辄十天半个月都是正常,要到中国去那更是可能坐半年时间的船,仅仅这一点就让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了。
但是飞艇来了,一天时间跨越太平洋,二十个小时跨越大西洋,这岂不是说从亚洲到欧洲只需要不到两天时间吗,直航的话,恐怕都不需要一天时间。
报纸这段时间的转载分析就没有停过,当杨潮的飞艇落地之后,这股情绪达到了顶点,在伦敦的特拉法尔加广场,聚集了十万民众,警察也高达上万人,早就布置好了警戒线,并且政府早在十天前就开始在报纸上发布布告,要求观看的平民遵守秩序,政府的提前公告更是让飞艇闻名遐迩,还有坐火车从苏格兰高地来看热闹的。
特拉法尔加广场秩序竟然,这座伦敦的中心,距离皇宫、政府机构、首相官邸都近在咫尺,或许是因为经常有各种集会,伦敦警察十分擅长维持秩序,比美国人的组织能力强多了,杨潮降落之后,就没有一个人试图冲进来。
虽然是以个人身份来的,但是杨潮依然得到了英国政府的友好接待,就像当年的李鸿章出访一样,哪怕是以私人身份,也会得到这些国家的重视,因为他们希望开拓在中国的利益,知道跟中国权力阶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