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节 大封功臣
第四十五节 大封功臣
第(2/3)页
中国提前爆发内战。
所以说,想通了之后,杨潮反倒觉得,眼下的局面还可以,起码让洋务派上台了,虽然洋务派的理念和手段并不是最有效的,他们大建各种重工业几乎都是官办,可是这个时代,让中国直接民间搞重工业也是不现实的。
那么让洋务派慢慢发展重工业,民间自主发展轻工业,用上十年时间,加上中国这么大的体量,也应该会有一个相当的工业基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世界力量降低后,中国目前的地位应该会相应的上升,虽然也未必能跟列强平起平坐,但自保之力应该有了。
这样再坚持二十年,等待二战之后,中国的国际地位也应该上升到列强的程度了。
让洋务派掌权,虽然缓慢,但总在前进,虽然缓慢,但总会转身。
让这个大国在历史上平安转身,这才是杨潮最大的心愿。
载沣登基后,在议会演讲,并确立了新的领导班子之后,国家这才开始运作起来。
第一件事就是制定年号,张之洞领导的内阁最终确定了宏兴这两个字,希望大清能够重新兴盛起来。接着年号在议会通过,再以皇帝的旨意形式,昭告天下。
第二件事则是填补官缺,也可以说是大封功臣了,因为只有有功之臣,才能获得新朝任用,这是亘古不变的老规矩了。
但是任用官员的形式,却有一些不同,是由内阁提出名单,让皇帝来进行选择的。
选拔出来的地方大员,皇帝会一一接见,依然是清朝那一套老规矩。
让杨潮意外的是,他也在皇帝接见之列。
“小民杨潮,叩见陛下!”
万恶的磕头。
“爱卿平身,登莱青胶道虽称不上封疆大吏,加按察使衔后也是三品大员了。可不是一介小民!”
载沣心情显然不错,甚至带着打趣的口气跟杨潮说话。
杨潮哪里愿意跪着,当即就站了起来。
“赐坐!”
载沣立刻下令,一个老太监立刻就搬来了一张椅子。
八国联军、义和团,这么大的乱子,这些太监也活了下来,还真够顽强的。
杨潮也不像其他官员那样拘谨,坐椅子只敢坐半个屁股,他是踏踏实实的坐下,旁边的太监直瞪着他。
载沣却对太监道:“杨大人深通洋务,对我天朝礼仪却是不通,不要苛责了。”
太监赶忙躬身退到一边去了。
载沣又对杨潮道:“杨爱卿,你在德国时候的事情,朕可是记得的。说说吧,你想要什么赏赐?”
皇帝赏赐?
杨潮却不太在乎,八国联军把皇宫都快翻了个底朝天,紫禁城被几万洋兵劫掠过,在那里阅过兵,这里肯定不会剩下什么。
当然中国不缺宝贝,可是载沣刚刚登基,能搜刮来什么东西?
因此杨潮对载沣的赏赐心里不是很感冒,于是道:“国家将将逢难,紫禁城、颐和园,乃至各大王府皆被洋兵抄掠。臣不敢要赏赐。倒是臣有些东西想进献给皇上。”
旁边的太监又一次变脸,心想这小小道台也太不识好歹了,皇上接见本就已是莫大的恩赐,竟然还敢不要赏赐,反过来进献,竟是看不上皇家的宝贝啊。
载沣呵呵笑了起来:“杨爱卿还真是直率。不过爱卿以为八国联军就把我大清抢光了,未免也太小瞧我大清朝的根基了!”
杨潮心中不由一动,载沣话里话外的口气,听来像是大清的宝贝还远没有被抢光?
顷刻间他就想明白了。
乡下土财主都知道给家里挖一个地窖,城里富商也知道在墙里修夹层,要说紫禁城里做了元明清三代的皇宫中没有个密室,暗格之类的玩意,那倒不正常了。
想到这里,很多东西就想明白了,比如清宫中那些秘藏经过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之后,又被穷的叮当响的冯玉祥西北军翻了一遍,溥仪还能偷出去数千康乾时期的珍品,光头佬跑去台湾的时候,还能用船拉,其中不乏一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