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一百九十四章
第(2/3)页
革,什么是改革,怎样搞好改革。大方向,什么是大方向,怎样正确把握大方向。
叶老太爷只说了短短六句话,但这六句话却包含了华夏最根本的三个问题。
党建、改革、大方向。总理心中默默念叨这三个词。他有些疑虑,又有些萧索,还有些振奋。
改革到了哪一步?这一年来理论界焦点中的焦点。
7月,顾雏军被拘,历时一年的“郎顾之争”似乎已经下了一个阶段性的结论。
舆论方面,有的说,这是“人民群众与爱国主义学者”的胜利,是以郎咸平为代表的“非主流”东风,压倒了“主流经济学家”之西风。
理论界的风向,可以说是在中央最高层的默许之下进行的。而理论界的探索与成果也时时刻刻影响着中央最高层。
华夏需要更光辉的明天!
这个时刻,叶老太爷谈了这三方面的问题,又如何不让总理联想万分呢?
叶老太爷,叶氏家族。。。还有远在黑省的叶家第三代叶天。
黑省是枚棋子,一枚硕大的棋子。黑省问题上的纠结,其实就是一种拔河,说得严重一些,其实就是两条道路上的拔河。
对于赵先生的在座,总理有些惊异,不过惊异过后,剩下的就是释然。
这次的老干部活动,真得影响重大啊!
面前的这些老干部,牵扯着多少明明暗暗的线和网,或隐或现地纠织了整个北京城。
对面的三位老者,硕果仅存的老者们,他们的一言一行,不单对他们这一届形成了压力,而对整个华夏的发展也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力。
就拿王老来说,改革开放后,他搞组织工作搞了整整十三年。
搞组织工作,搞了整整十三年,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意思?这意味着,他在中央,在地方,都编织着一个极其庞大的人脉网络。按照封建时候的说法,如果搞科举,他就是主考官,考生们都要叫他一声“老师”的。
而张老,辗转于外交部门、人事部门也有好些个年头了。
正当中坐的叶家老太爷,更是了不得,从“第一代”起,就属于中央的核心一分子,虽没有位于前六或前八,但也权势滔天。或许也正因为没有位列前六或前八,才使得他在浩劫中得以保存。
这位老太爷的做派,完全当得一个‘忍’字。
总理悄悄望了主席一眼,心中做着计较。
轮到总理讲话时,他微微牵了个头,把这一阵子东北的事情做了一个粗略的说明。
赵先生听了,眉头有些皱起。要征求意见,也不是这么个时候啊。
而主席则坐在一旁,颔首而笑,谁也不知道他心中究竟在想些什么。
叶老太爷没有发表意见,而王老和张老相视一眼后又各自望了望叶老太爷。他不动,我不动,王老和张老做了如是打算。中央的决策其实已经远离他们了。在这个时候何必再插进一脚?既然退下来了,就安安心心地颐养天年吧。决策上面的事儿,该谁担的就谁担。不为别的考虑,也得为儿孙们考虑考虑不是,决策上面的事儿,能不管还是不管的好。现在不像从前了,何必老是挡在前面不让路。
他们可比不上叶老太爷。叶家还是一个叶正详撑着,可他们,家族中最多也就出了几个副省级,副部级的,大多还在中央企业。
东北的事儿,他们也听说了,现在还在闹呢。呵呵,主角来了俩,一位是堂堂总理,另一位也是常委一员。这事儿,现在恐怕也整治不了,慢慢拖吧,这一届拖完了,也就差不多了。
叶家那小孙子,近来倒是忙活,指东面打东面,不知道是成熟呢,还是不成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