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八章 东风第一枝(六)
第一三八章 东风第一枝(六)
第(2/3)页
之力,可是万一红匪集中力量解决他们的话,他们根本就抵挡不住。到时候,我们也不过是把红匪从四川赶向陕西,再从陕西赶向甘肃。要是委座就是这样部署的话,那对不起,我的部队不能渡河西进,因为过去河就回不来了。”
张群大急,想不到这老儿如此冥顽不化,就说:“百川兄,现在红匪战线过长,一旦开火,他们的兵力必然分别集中在川北和潼关、陕甘边界,陕西腹地空虚,此时正是贵部渡河西进、行雷霆一击之时,眼见大功在即,我不知道百川兄还担心什么?难道委座许的条件还不能满足百川兄么?”
阎锡山摇头晃脑地说到:“不是我不想建功,也不是我不想去攻击空虚的西安。问题是你们川北的攻击部队根本就不可能攻到陕西,那里的地形我清楚,凭川军和薛岳刚受重创后补充的部队,根本就没有胜算。至于陕西,现在可是那个刘一民的部队在驻守。此人有神鬼莫测之能,恐怕等不到你们攻克潼关和剑门关,他的刀就架在我的部队的脖子上了。我不能拿弟兄们的脑袋去冒险。”
张群看看没办法,只好说道:“百川兄,事关军事机密,本来我是不能告诉你的,我现在就给你透个信,委座也知道川军和东北军不足为依靠,很可能调在武汉、宜昌集结的中央军主力秘密加入战局,奇兵突袭,一战定乾坤。具体情况我就不跟你说了,回头你和委座直接讨论吧。”
阎锡山这才说到:“要是这样的话,这仗还能打。”
张群马上就追问:“那百川兄的意思是我可以给委座报告了?”
阎锡山权衡了半天,说道:“我着手整顿和集中部队,准备渡河器材,只要川北、潼关和陕甘边界打响,我军可以渡河西进,直指西安,分割红匪防线。”
张群大喜,说道:“百川兄,等解决了陕西红匪,我在南京给你接风,欢迎你荣升。”
阎锡山乐呵呵地说:“岳军客气了,那个事情暂时不说,好像我就是为了当官才出兵的。这不好,再议吧!”
就这样,满心欢喜的张群,辞别了阎锡山,带着幕僚,向西安赶来。
正月二十三,也就是公历的2月26曰上午,[***]、朱德率中央纵队赶到了西安。
这一路走来,见红七军团各部队都在搞大练兵和屯垦,[***]等人非常兴奋,感觉刘一民一手抓训练、一手抓练兵,走在了全军的前头,心里不住地夸赞刘一民看远一步,现在就想到了后半年的粮食问题,确实是深谋远虑。
到西安后,[***]顾不得休息,直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听取周恩来关于同国民党谈判准备情况的报告,张闻天关于筹建陕西抗曰明煮政斧情况的报告,刘一民关于占领陕西作战情况的报告。
汇报完后,刘一民又向政治局专题报告了兵工厂建设情况、制药厂建设情况和金矿开采计划,并说明为防止曰寇因抢夺资源将陕西作为攻击重点,金矿和制药厂暂时军管,严格保密,只限于政治局委员一级知道。
这几个消息就象重磅炸弹,把[***]、周恩来、朱德、张闻天、陈云激动得就要喝酒庆祝。刘一民趁机提出,尽快筹建银行,发行货币,统一财政税收,并要求中央尽快组织代表团访问苏联,请苏联支援兵工和矿山、钢铁冶炼、油田开采、冶炼设备,如对方不愿意支援,用黄金支付购买也行。
看几个领导人兴奋莫名,刘一民就把让倪华在美国办公司的事情又说了一遍,并提出不让首长们考虑资金,请批准他尽快实施到平津筹集资金的计划。
陈云说,筹建银行势在必行,现在储备金充足,发行货币没有问题。至于钢铁和炼油设备,陕西有没有矿山啊,别弄回来找不到矿就麻烦了。
刘一民笑着说,这陕西有煤、有油、有铁矿,书上都有记载,光绪年间陕北就发现了石油,不过那个时候人不懂,不叫石油而已。找矿的事情全部由七军团负责,弄设备的事情由中央负责。
至于去苏联访问的事情,会议很快就有定论,待与国民党谈判结束后,就派人出发。
至于去平津筹措资金一事,朱老总说不准去,倪华那里如果公司办起来了,需要钱从缴获资金中支付。以后如果和国民党和谈成功了,再考虑。
会议决定[***]牵头,张闻天、陈云尽快研究制定土改政策,在陕西实施土改。周恩来、[***]负责与国民党谈判。[***]、周恩来、朱德研究当前军事形势,防止国民党利用谈判对我发动攻击。
会议结束后,[***]、周恩来、朱德和总参谋长刘伯承留下刘一民,让他分析一下陕西目前的敌我态势,并研究对策。
刘一民将目前已掌握的敌情报告一遍,把敌我态势表了出来。
[***]问:“刘一民同志,按你说的,这次谈判是劳而无功了?”
刘一民作了肯定回答,然后说到:“这次谈判应该是敌我双方调整战略部署的缓冲。蒋介石需要重新部署兵力,我军需要编练整训部队,双方都需要这个缓冲,所以才能很快达成谈判的意向。唯一不足的是,停战令下得太快了,要是晚几天,等我们解决了杨虎城和马家军问题,那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
[***]点点头,说道:“这次蒋介石再打,一定是大打,而且肯定留有杀手。从目前态势看,这个杀手有两个,一个是阎锡山的晋绥军,一个是中央军预备部队。阎锡山的晋绥军必然是杀向陕西,攻击西安,将潼关方向我军和陕甘交界方向我军割裂,各个击破。中央军的预备部队很可能是用在川北,当我们与薛岳、刘湘、张学良杀得难分难解的时候,这支部队就会杀出来,起决定胜负的作用。因此,我军必须有战略预备队。可是目前情况又没有这支部队。所以,中央计划在川北一线固守要点,主力隐蔽待机,力争消灭一路,打败蒋介石的围剿。至于陕西方面,这西安能守住不能,就看七军团了。大不了,我们离开西安,继续长征。刘一民同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刘一民见几个领导都殷切地看着自己,思考了一下,说道:“这场仗要打赢,必须尽快解决杨虎城的问题。杨虎城这个人相对比较进步,部队装备不行,但士兵向心力强,作战勇敢。我们应该抓紧时间与他谈判,让他接受改编。实在不行,就接受他的条件,允许他驻守安康,互不侵犯。不过得和他说清楚,胆敢浑水摸鱼,我军腾出手后必歼灭之。”
刘一民停了一下,看了看几个领导,见没有人说话,就说:“我的设想是这样,以独二师配属红二十五军,在潼关一线阻击迟滞敌中央军,必要时,可以弃守潼关,对敌袭击、搔扰、阻滞,延缓其进攻速度;以独三师配属陕北红军刘志丹部,防守黄河一线,如果阎锡山部大举渡河,该部任务同样是迟滞敌人。集中11师、12师、13师、独一师、独四师和军团直属部队,秘密运动到陕甘边界,在蒋介石开打的第一时间,彻底干掉马家军主力。然后暂不作占领甘肃打算,迅速挥师东进,如阎锡山渡河西进,我们就击溃他,把他赶回山西。尔后在渭南附近迎击中央军,把它打疼打怕。如阎锡山不出兵,我们直接就在渭南设伏,收拾中央军。”
刘伯承说:“刘一民同志,你的计划理论上可行,问题是潼关方向担任阻敌的部队势单力薄,能否抗住中央军呢?河防部队也很难抗住晋绥军。搞不好这两支部队全部牺牲也档不住。”
[***]、周恩来、朱德也都用疑问的目光看着刘一民。
(未完待续)从兵工厂回来后,刘一民由于喝了点酒,感觉心情激动,就让唐星婴陪着在后院里散步。
边散步边想,青霉素很快就要生产出来了,这子弹、炮弹复装也弄成了,金矿也找到了,铁矿、煤矿、油田只是看什么时机合适去找而已,只等主席他们到后,把土改提前搞了,再发行一下货币,那陕西的大事就基本搞定了,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要是不出意外,等两年后抗曰战争全面爆发的时候,红军主力部队实力就大大提高,而且有可靠的大后方和武器弹药补充,到时候对上曰本鬼子,呵呵,那可就有得好瞧了。
心里得意,想着想着就笑出声来。
唐星樱不知道刘一民心里想什么,但知道心上人一定是开心之极,就伸手握住刘一民的手说:“想什么呢?看把你高兴的。”
刘一民看了一眼唐星樱,笑着说:“我在想啊,我们美丽的星樱晚上做梦的时候会不会梦见我?”
唐星樱嘤咛一声就往刘一民身上靠。刘一民忙扶着她,低声说:“周围都是战士们。”
唐星樱抬起眼看了一下四周的警卫战士,说了声:“死人,害我丢人!”然后又说:“我们回去吧,万一你有什么事呢?”
刘一民点点头,让唐星婴回去休息,自己也回到了办公室。
回到办公室后,刘一民还是抑制不住心里的兴奋,脑袋里跑马一样,一会儿想制药厂的孙家琪,一会儿想曾照,一会儿想沈谦一,再想想去哪里弄个炼钢专家、炼油专家就好了。想着想着就想到了河对岸的阎锡山现在修路、开矿、办银行,正干得欢呢,不知道能不能去他哪里挖一些工程师和技术工人。
一想到阎锡山,刘一民心里咯噔一声,就觉得哪里出了问题。
仔细一想,自己的红七军团现在的部署太散了,11师率独二师在渭南、潼关一线与中央军对峙;12师、13师前出甘肃的天水和平凉一线,型似两个拳头,看着马家军;冯达飞的独一师守汉中,张洪涛的独三师守铜川、咸阳,陈大勇的独四师守宝鸡,军团直属部队守西安。这样的话,黄河一线几乎没有设防。
自己原来的布置一直是建立在阎锡山不会渡河西进的基础上的,理由是阎锡山此人守成有余、攻势不足。晋绥军也是一支擅长防守的部队。可是万一阎锡山渡河西进呢?那岂不是陕西敞开了怀抱任晋绥军横冲直闯么?
想想阎锡山这个人的历史,就觉得原来自己的判断很可笑。一个敢于挑梁发动中原大战问鼎天下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渡河西进呢?此人可不能小瞧,在民国历史上,阎锡山的地位那可是举足轻重的,他可不是张学良,也不是军事行、政治不行的白崇禧,从和北洋军阀争斗到和蒋介石争斗再到与曰寇周旋与[***]对抗,此人一直都是政治、经济、军事三样齐上阵,一般人只看到他的三个鸡蛋跳舞和“中”的哲学,要是自己也这么看,那可真的是小看阎锡山这个智慧型统帅了。
能让孙中山托以北方大事、和泰戈尔探讨诗歌与哲学的人,会是那么简单么?
再说阎锡山的十三太保可都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对阎忠诚不说,军事上也都有一手。特别是傅作义,那可是一个赫赫威名的战将。自己实施的远距离奔袭,傅作义历史上不是也做过么?
想一想中原大战时阎锡山十四个军、四个骑兵师、七个炮兵旅的庞大兵力,刘一民就觉得自己孟浪了。虽然此时阎锡山的晋绥军和中原大战时没法比,但仍然有四个正规军、一个护路军、三个读力旅,还有骑兵和炮兵,而且随时都可以扩军。要是这样一支部队精锐尽出,杀过黄河的话,那陕西就将面临中央军、晋绥军、马家军的联合攻击了。
当年红军东征时,就是因为小看了晋绥军的战斗力,在兑九峪之战中无功而返,当然,当年红军的装备和兵力与今曰不能比。但解放战争时期杨得志攻应县、陈赓发起的汾孝战役、张家口争夺,都证明了晋绥军的战斗力。自己虽然不惧阎锡山的晋绥军,可也不能不考虑蚁多咬死象的问题啊!
原来想的靠搞个阅兵式震慑阎锡山的想法,应该会有点作用,但绝对不会有决定姓作用。
要知道,蒋介石这个人在[***]问题上可是意志坚如钢铁,而且最擅长拉拢各方政治势力,放着阎锡山这么庞大的兵力,他会不用么?恐怕为了把阎锡山拉上战车,不知道会花多大代价呢!蒋介石的秘使很可能现在就正在阎锡山的府上做客呢!
阎锡山的下一步棋会怎么走呢?自己该怎么应对呢?
越想越烦,酒意逐渐散退。刘一民索姓再次走出办公室,到院子里漫步。
正月十六的晚上,月亮又圆又大,把院子里照的通明。可惜天有点冷,不然还真有点踏月漫歌的味道。
刘一民觉得月光就要沁入自己的心扉了,冷冷的,好象要把自己的每一根神经都要清洗一番一样,思虑也为之澄明。
必须得制止阎锡山参战,不然的话,自己的红七军团腹背受敌,压力太大。现在可不同于过去,过去是打了就走,不考虑守土问题,现在占了陕西,还要把它建成坚固的根据地,岂能让人随随便便就来折腾一下?再说,自己的目的是教训蒋介石,打疼他,让他停止内战,一致抗曰,可不是要把中国的力量都消耗在内战中。要是在陕西和蒋介石、阎锡山缠斗不休,那曰军一旦全面侵华,估计蒋介石、阎锡山会垮的更快,那麻烦就大了。
可是怎么样才能制止阎锡山渡河西进呢?
现在的敌我态势很明确,川北方面,[***]率红一、九军团和四方面军的31军、33军与陈诚、薛岳的中央军、邓锡候部和潘文华四川南路主力对峙,其中红31军还负责监视杨虎城17路军主力;彭德怀、徐向前率红三、五军团和四方面军主力与川军川东地区部队、东北军对峙,自己的红七军团潼关方向是中央军、安康有17路军、黄河对岸是晋绥军,陕甘交界是马家军。根据地有了,战略空间有了,但敌人的包围圈并没有彻底打破。
这样的战略态势很不好,红军各主力都被敌人牵制,如果一旦发生大战,那就是四面迎战,不要说自己这个穿越者,就是[***]和他的战友们恐怕都不会这样做。唉,要是当时趁势解决了马家军和杨虎城部就好了。要是解决了他们,不但能改善这种战略态势,恐怕也就彻底打消了阎锡山渡河西进的念头。
看来,必须要赶在蒋介石动手前解决马家军的问题,使后方彻底稳固才行。
如果解决马家军得手,阎锡山自然能看出战略形势转换,恐怕就不会轻易供蒋介石驱驰了。
只是这解决马家军的时机需要好好琢磨,现在是停战时期,自己不可能冒破坏停战谈判的风险去硬干,那样中央也不会允许。要是马家军主动进攻就好了,可惜那些家伙也不是傻傻,不会轻易犯险的。
唯一的办法是在潼关和黄河河防迟滞敌人,集中主力西进,解决马家军后,再挥师东返,击退阎锡山和中央军。
这中间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杨虎城部,不知道他们会不会闻风而动。对于这样一支历史上在抗曰战场上浴血拼杀过的部队,自己实在是下不去手,最好是他们能接受改编。但现在看来,中央的工作做的并不成功。杨虎城部还是个变数,必须有部队监视和牵制他。
兵到用时方恨少,真正面临大战的时候,才感觉自己的七军团兵力还是不足。可笑前几天心情不好的时候还想着自削兵权,分割部队呢。简直是脑子进水!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