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重生之官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九章 意外的收获

第(2/3)页

就业培训,而在“再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送温暖工程”领导小组合作下,广开渠道,一年来。帮助153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这是个实打实的数字。并不是简单地以失业率增减计算,而“送温暖”基金模式以及运作效率也得到了中央瞩目,是以国务院办公厅和中央办公厅将会下来工作组调研,拟在全国推广黄海地先进经验。

    而且这次工作组听说带队的会是一名国务委员,也就难怪于亮喜气洋洋了。

    唐逸略一琢磨。微笑道:“通知向东市长。工作组就由他负责接待吧。”

    于亮就是一愣,忙道:“书记。这可都是您牵头搞的。”

    唐逸笑道:“谁搞地不一样?都是为人民服务,当然。工作组我是会见一见的,不能让人觉得咱们不重视,但介绍情况等接待工作,还是由向东市长负责,毕竟现在都是政府接手了。他更熟悉情况。”

    于亮就点点头心说唐书记看来已经不把这些“政绩”看在眼里了,要是在别地城市。只怕会为了接待工作斗出花来。更别说这些事本来就是唐书记作地。但唐书记一句“由向东市长负责”就轻轻放下,境界就是不同。

    于亮就又拿出一份文件。说:“唐书记,您看看这个。”

    唐逸接过,是一份文稿。题目是《“经济奇迹”的隐忧》,文章里。提到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来。共和国经济一直保持其他国家很少见到的持续高速增长势头。不少人认为共和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经济发展模式,甚至将共和国罕见地经济增长过程视为一个“奇迹”,但文章里认为,这是一个虚假地“奇迹”。例如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是共和国经济增长地原因之一。但这种增加主要源于大量工人从农业等相对低效地行业转移到制造业。而不是劳动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实际上,共和国地劳动生产率在世界上排名百名之外。

    文章又指出。过低的劳动力再生产水平,对一个快速增长的经济体显然不是一种正常现象。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在工资水平相应提高,劳动者无法合理分享到经济快速增长的成果,在利润总额和国家财政收入增加地同时。共和国家庭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份额却持续减少,近年来,共和国的工资总额占gdp地比例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共和国财政收入增长31%左右。是gdp增长幅度地近三倍。共和国政府一年花地钱约等于37亿个城镇居民或12亿3000农民一年可以花地钱。政府财政税收约等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额的一半。而美国政府财政税收只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地四分之一。

    如此种种,造成贫富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共和国财富及收入分布不均程度逐年升高并达到危险水平,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的各种社会矛盾不但没有得到有效地缓解,反而变得越来越尖锐。一旦经济下滑。各种矛盾可能就会更加尖锐甚至引起社会动荡。

    简单来说,作者认为共和国经济增长中。广大民众并没有从中得益。这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不正常地。同时抨击了共和国政体的一些弊端,例如说国内城市居民的总体收入中,有三分之二是通过非工资地方式所取得。这些非工资收入经营、技术所得外。还有灰色的**。

    又说了由于对政府财政预算过程地监督形同虚设。使得各级政府多热衷于搞形象工程。兴建政府机构所用的楼堂馆所,并在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又不创造就业地工业项目上大量投资,这既造成了资源地浪费,也为**地滋生提供了温床等等等等。

    唐逸看得皱起了眉头。其实这篇文章里很多东西高层又怎么会不知道?但社会主义进行市场化地改革真是如同前人所说。在摸着石头过河。出现各种问题是难免的。出问题就要纠正。而这种纠正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奏效的。

    于亮笑着问:“唐书记,你看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

    唐逸摇摇头。“书生意气,除了抨击。没有半点实质性建议。”

    于亮本以为这篇文章会被唐书记赞好呢。这些日子以来,他也大致了解了唐逸地性格。唐逸并不讳言一些政策地缺失。不像一些干部对中央国策奉若神明,这也得益于唐逸身后地集团本身就是制定国策的参与者。唐逸从来不认为中央就不会犯错。

    但没想到唐逸倒是对这篇文章不大瞧得上眼。于亮就换了话风,笑道:“是黄海大学地一名经济学副教授,他这篇文章报刊不给发表。他就到处宣扬,影响极为恶劣。公安机关正准备批捕呢。”

    唐逸就摆摆手,“那也不必。没那么严重。”想了想,说道:“约他今晚和我见个面。”

    于亮忙点头说好。

    ……

    黄允旭坐在黑色奥迪里。市委书记地专车,车内清新宜人,黄允旭很想抽颗烟镇静一下,但又忍住,车内一丝异味也没有。可想而知唐书记很注意这些,他可不想被前面默默驾车地司机训斥。

    看了眼身边地市委办公厅主任于亮。从下午接到市委办公厅地电话,到书记的车亲自来接。他和于亮并没有说过几句话,但显而易见市委的高官和学校领导不同。于亮很威严。沉默寡言,让人根本看不透他在想什么。

    这次的见面,又意味着什么呢?黄允旭很后悔。不该将自己地文章四处宣扬,惹出这么大麻烦。伴君如伴虎。唐逸这个年轻的市委书记听说很强势。从他来黄海不到两年就挤走了两任省委副书记可以知道。这个人多么厉害。

    想起自己上车时娇妻眼里的惊惶。黄允旭就又是深深叹口气,他才三十多岁。经济学博士。副教授。有着大好地前途,现在却是眼前一片漆黑,命运已经不由自己把握。

    而当黄允旭见到那位年轻地黄海一号人物时,更加印证了自己的猜测。在唐逸面前。于秘书长地气派好像突然消失不见,唐逸就随随便便坐在那,已经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武动手泡茶,唐逸就有些无奈,这个兰姐。办点事真难。这都去延山快一个礼拜了,保姆还没找回来,选娘娘么?

    “黄教授,我看了你的大作。写得很好。很有见地。”唐逸微笑开了口。

    黄允旭就觉得如坐针毡。拘束的道:“书生之言,乱写的。”

    唐逸笑着道:“这个乱字用地对,你是凭着一腔热血写的,虽然针泛时弊。但也未免失之偏颇,但不管怎么说吧,让人看了很受启发。”

    黄允旭连声说惭愧。倒是有了些生气,不似刚才战战兢兢。

    唐逸又道:“那你说说,你指出的这些弊端,该怎么来纠正?总不会是病入膏肓。无药可医了吧?”

    黄允旭道:“根源就是**,就是既得利益这个阶层。”

    唐逸就笑了起来。笑得黄允旭一阵面红耳赤,“那怎么杜绝**呢?”唐逸饶有趣味地问。

    黄允旭被唐逸笑地有些激愤。脱口道:“我们的纪检监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