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赤色黎明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十五 再战(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十五 再战(五)

第(2/3)页

禧看到之后就该收敛坏心思的。她不仅没收敛,反而明目张胆的干了,那说明她是铁了心要这么干。若是没有我们人民党事先揭露,这事儿得多久才能被人知道?若是没有我们人民党,沈先生你现在正在心甘情愿的对那当了新皇帝的小兔崽子三拜九叩山呼万岁呢。哪里轮到你在这里装道学?!”

                沈曾植被杨宝贵的话噎得死死的,一时说不出其他东西来。陈克见自己来了也没啥效果,他说道:“沈先生,不管你怎么想,事情都发生了。看开点看开点。我就先走了。您自己保重啊。”

                带着杨宝贵离开沈曾植的大宿舍,冯煦也跟了出来。三人在操场几百人上千道视线攒射中继续向大门方向走去,冯煦旁若无人的低声说道:“陈主席,定然有人会拿这件事做文章。”

                “管他们作甚!”杨宝贵憋了一肚子火,忍不住对冯煦发泄起来,“陈主席什么都没做错,那些混蛋让他们自己叫唤去。”

                被杨宝贵一顿呛使,冯煦苦笑道:“哈哈。这位同志说的也有些道理。不过……,真没想到事情居然变成这样。”

                陈克笑道:“满清就这么一个玩意,没啥稀奇的。雍正倒是个老实皇帝,这哥们死前被人攻击的够呛,他忍不住写了本《大义觉迷录》,要给自己辩解一下。人家说雍正毒杀他爹,雍正解释道,头一天他给他爹康熙送了药,第二天他爹可不行了。这哥们也太老实了,读了都让人觉得不得不同情。结果乾隆上台之后,立刻没收销毁《大义觉迷录》,又把写的曾静等人凌迟处死。咱们才发了几本《慈禧的这一生》?只是满清对付不了咱们人民党,所以这桩公案才能为人所知罢了。”

                虽然比喻有点不伦不类,而且冯煦对《大义觉迷录》也没什么了解,不过大概意思冯煦是能明白的。只是听陈克将一百多年前的雍正称为“哥们”,这不能不让冯煦皱了皱眉头。“陈主席,不管这件事到底怎么一桩公案,只怕不可能真正有水落石出的一天。但是我们却要和袁世凯打交道,你这称呼万万不可没大没小。”

                陈克先是一愣,接着忍不住笑道:“多谢多谢。冯先生说的是。”

                见陈克回答的很是随便,冯煦对陈克能否“痛改前非”实在不抱什么幻想。不过这本来也只是末节,冯煦继续问道:“陈主席对未来事态的发展有什么看法?”不管陈克多随便,在对局面的判断上冯煦绝对不会对陈克的判断有什么轻视。

                “现在就看清廷到底是保守派压倒维新派,还是维新派压倒保守派。不过不管谁压倒谁,清廷都撑不了多久。区别只在于怎么一个死法。”说到这里,陈克突然反过来味,他惊喜的看着冯煦说道:“难道冯先生愿意出使袁世凯那里不成?”

                “若是陈主席有命,我自然愿意跑一趟。”冯煦坦然答道。

                陈克喜道:“那可太好了,我会在党委会议上讨论此事,若是党委会上通过,那就会有人和冯先生谈。”

                对外谈判,派遣的人员很关键。冯煦和袁世凯想来是更有共同语言的。陈克绝对不会派遣严复前往谈判,万一袁世凯加害严复,人民党可承担不了这种损失。

                在师范学校门口分别,杨宝贵就一定要陈克和他现在就去部队。见识了沈曾植的表现,陈克觉得很有必要去和部队的同志们沟通一下。他自己根本没想到那本《慈禧的这一生》能有如此效果。其实陈克以为这本本会在慈禧死后才会起作用。任何事情都是矛盾的对立统一,这本能起到“逼死”慈禧的作用,那么陈克就得承担“神汉”的名声。这对革命工作很不利。若是不能尽快化解这种不利,副作用未免太大。人民党是个讲科学与民主的革命组织,组织的当家人若被视为“神棍”,麻烦就太大了。

                部队驻地在学校不远的地方,由于105师是新建,现在还保持着大规模集中训练的步骤中。正在训练的官兵一见到陈克出现,同志们立刻蜂拥而来。

                “陈主席!”“陈主席!”在热情的招呼声中,在后面的同志忍不住大声喊道:“陈主席,给我们说说到底怎么回事!”“您能掐会算么?”

                听闻这等胡话,杨宝贵大声喝道:“什么能掐会算!说多少遍了,咱们不讲这封建迷信!”

                在指挥员与政委的劝告下,战士们好不容易回去开始继续军事训练。只是每个人的眼睛都盯在陈克身上。

                “陈主席,你说这不开会行么?”杨宝贵连忙说道。

                “问题是我真没想好说啥,有些事情党委没决定,我也不能乱说啊。而且我看在反对封建迷信方面,杨师长你们干的不错。”对于谈话内容陈克实在是颇为为难的。

                “那也得给个合理的解释。”杨宝贵自己是没办法让同志们真心信服反封建迷信的解释。

                “合理解释。合理解释就是部队极有可能要在近期开赴湖北。湖北发水了,咱们要去救灾。救灾的时候只怕不会打仗。救灾完了,湖北在长江以北的地区肯定要落到咱们手里。杨师长,汉阳钢铁的意义我不用再强调了。”

                杨宝贵两眼放光,“能拿到汉阳钢铁,咱们部队的步枪可是能配齐了。”

                陈克答道:“是啊,现在就看咱们和袁世凯能谈到什么地步。若是袁世凯能够乖乖回北京夺权,咱们就有半年一年的时间。等袁世凯夺权完毕,湖北也就平定了。有了安徽湖北,就有了充分的战略回旋余地。那时候就能专心搞基层工作。说到底,咱们党的基层还是太弱太弱。”

                “干部啥时候都不够。”杨宝贵重重点点头,“陈主席,你在军委会议上那句话说的好,还是劳动的不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死容易,能吃苦难。”

                听说陈主席要开大会,105师的政委干部们立刻匆匆忙忙的赶往集结地。一见到陈克,政委们立刻蜂拥而上,“陈主席,你不能光给我们开会,我们说服力不够。这次的事情闹得太大。”

                “是啊,要开就开大会,一个团一个团的开会。”

                “这件事不是组织决议传达,我觉得这件事关于陈主席你个人比较多。”

                陈克很是吃惊,政委们的素质实在是令瞠目结舌。对待事情分析其实根本不用那么多神奇的模式。最基本的不过是“有始有终”,“确定责任人是谁,谁的责任谁负责”。这是陈克自己在党校里头的培训内容。政委们现在提出的这些要求说明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要点。只要切入点要点不错,工作就不会出问题。至少不会弄出张冠李戴,或者南辕北辙的事情。

                看来来何足道的政委工作做的很好啊。陈克想。

                想归想,陈克大声对激动的同志们喊道:“同志们,事情发生的突然,我也没有准备好要说什么。先给大家开个会,大家也听听我的解释有没有道理。同志们给我把把关,如何?”

                “好!”大家轰然答道。

                站在千把人的密集阵前,陈克大声喊道:“这次慈禧突然死亡,按照我们要求同志们掌握的分析法,这件事有其必然性与偶然性。”

                “慈禧今年74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阎王不叫自己去。她本来就没几天好活,这就是必然性之一。”

                人群里头微微发出了一阵感叹。如果是2008年,74岁的寿命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普通人都可以期待自己活到那一天。1908年,能活到60岁就是很神奇的事情了,特别是在贫困的安徽,一般人都只能活40多岁。慈禧74岁的寿命的确让大家惊讶了一番。

                “我们大家年纪轻轻的,在激烈运动后,这心还通通乱跳。有时候运动量太大,咱们这些年轻同志还会晕倒。慈禧看了之后心情激动,74岁的老太太就更容易出事。这些都是必然性。基于现实身体状况下的必然性。”

                喊完这些,陈克看着同志们。大家脸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