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光复会出击(三)
九 光复会出击(三)
第(2/3)页
党为何对枪支保养如此重视。由于采用的是步兵班排战术,人民党的兵力投入密度远低于采用排队枪毙的步兵战术。人民党一班里头敢有一支步枪出了故障,就意味着在好长的一条战线上损失了近10%的火力。而对采用排队枪毙的队列模式而言,在人民党以班为单位的防守战线上,他们能放上三倍甚至五倍于人民党的兵力。只是一两条枪出了故障,根本就显露不出来问题。
只看到表现,却没有能理解这表象下的深层理由,徐锡麟的武器拆卸训练成果就大打折扣,更别说枪支拆卸本身也是门科学,第一天训练里头,枪支拆卸就导致了数支步枪遭到了损坏。而不少人把步枪零件安装回去,等步枪大概恢复了原样,却发现有几个“多出来”的零件不知道该往哪里安装。
步枪对与光复会来说是很宝贵的装备,这还没打仗就损坏了枪械,让根本没有后勤保养概念的光复会干部大为心痛。好不容易把枪支安装好,又调换了新枪支。后勤部门干部用可怜巴巴的语气哀求道:“徐先生,您可别给我们添乱了。求您了。”
懂枪械安装的人本来就不多,若是徐锡麟再一意孤行进行这种危险的训练,这部分人员光给徐锡麟擦屁股就能累死。看着这些人员哀求的目光,徐锡麟不得不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如果不能继续进行枪支拆卸,接着的“试枪校射”训练自然不可能顺利进行。徐锡麟曾经向陈克请教过一个问题,如何能把枪打准。作为兵力处于弱势的一方,徐锡麟很希望“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陈克就谈起了“试枪”。原本陈克也不懂这些,陈克一度认为保养就是擦枪,上油,防止枪膛进灰进沙。虽然知道枪管里头的来福线,但是陈克对保养的认识中完全没有“校射”。
第一个把“校射”概念带进军队的,却是加入“保险团”的几个“炮手”。身为以打枪为谋生手段的“炮手”,他们虽然没有理论知识,却知道如果没有充分的“校射”,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子弹能“歪到哪里”。这些“炮手”们打枪可不是单纯靠瞄准,他们能够根据手里头枪支的不同来调整瞄准的角度。
在“士兵会议”上,射击训练中表现优异的炮手在战士们的逼问下,吞吞吐吐的交代出了自己的秘诀,部队随即自发的开始了原始的“校射”。再后来,军事民主会议上,“校射”被军委得知,经过一番理论联系实践的讨论之后,还名叫“保险团”的工农革命军就开始制定了系统的“校射”体系。每一支步枪都要定期进行“校射”调整。这让工农革命军战斗中的射击精确度大大提高。
徐锡麟从人民党这里套来的知识都是表面上的知识,对于“校射”的意义他更不可能很清楚。而且“校射”是配合步兵班排战术,如果没有纵队进攻训练,而是窝成一团集团对射,“校射”的重要性更是大打折扣。有这种功夫搞这种细活,还不如多练练投掷炸弹来的更有效率。
投弹训练也远没能达成徐锡麟想象的成果,人民党采用的是制式手雷。投弹训练完全是规范的大规模训练。光复会是自制炸弹,且不说炸弹的爆炸威力,光质量和体积上来说就各不相同。投弹完全靠个人资质与想象力,效果更不能保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