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折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120.第 120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20.第 120 章

第(2/3)页

跟过来时,不时和身旁那年轻武官说着什么话。倒是那武官,显得有些沉默,并没怎么应答。他也不在意。忽看见高峤,眼前一亮,飞奔而来。等到了近前,见他冷冷地盯着自己,半句话也无,有些讪讪,慢慢低下了头,站在一旁,一语不发。

        杨宣领人到了近前。

        年轻武官向高峤行军礼,单膝下跪,气息沉稳:“别部司马李穆,拜见相公!”

        高峤面上含笑,打量了他一番,道了声免礼,随即上前,亲自虚扶他起了身,笑道:“你于阵前只身杀入敌阵,救下了我的侄儿,如此万夫不挡之勇,便是古之孟贲、夏育,恐也不敢一争!我极是感激。我听闻你祖上乃盱眙李氏。我高氏与你父祖虽无深交,但你父祖当年英烈事迹,我人在江南,也是有所耳闻,极是敬重。”

        高峤当众如此褒扬,话语中,丝毫不加掩饰自己对这身为李氏后裔的年轻武官的欣赏和喜爱之情。

        “相公谬赞卑职,卑职不敢当。卑职亦代先尊谢过相公。”

        别部司马之职,离级别最低的将级官职中郎将还差了好几个等级,故这年轻武官在高峤面前自称卑职。

        他这一句回话,看似平平,暗却颇有讲究。

        谦辞高峤对自己的称赞,但对于父祖之事,显是十分敬重,不予埋没。

        明耳之人,皆能体察。

        高峤更是欣赏,点头道:“你是许司徒之人,军阶晋升,皆出于司徒。以你之能,料司徒亦慧眼识珠,我便不加多事了。除此之外,你要何等封赏,尽管向我道来!”

        他说完,看向一旁的许泌:“许兄,李穆于我高氏有大恩,我稍加赏赐,你不会怪我夺了你的风头吧?”

        许泌哈哈大笑:“怎敢?愚兄亦是万幸,帐下有如此能人,今日方得以叫我能够面见于你。”

        他转向李穆:“相公如此开口了,机会千载难得。你还要何等赏赐,开口便是!”

        周围安静了下来,无数道满含羡慕的目光,投向那名为李穆的年轻武官。

        “卑职目下别无所求,谢过相公美意。”

        那年轻武官应道。

        周围人无不惊讶。

        杨宣有些发急,在一旁悄悄朝他使眼色。

        不止杨宣,一旁高桓亦是不解,似要忍不住开口,看了眼自己的伯父,又闭上了嘴,眼睛里却露出困惑之色。

        李穆却仿佛浑然未觉,神色如常。

        高峤一愣,随即笑道:“论功行赏,本就是军中规矩,否则,何以激励将士蹈刃奋进?以你对我高氏之功,今日无论你所求为何,皆为你之应得。我必是要赏你的!你有何求,告我便是,不必羞于启齿!”

        周围再次静了下来。

        杨宣飞快地咳了几声。

        李穆沉默了片刻,抬眸,对上高峤含笑的两道目光:“相公上命,卑职不敢不应。只是今日,卑职确无所需。若相公不怪,可否留后再赏?日后,卑职若有所求,必斗胆求于相公。”

        高峤再次一愣,随即颔首,抚须道:“也好!日后倘若你有所求,尽管开口!”

        李穆再次单膝下跪,郑重行了一礼。

        “多谢相公,卑职谨记在心。想到了,必求于相公,还望相公到时应允。”

        他沉声说道,语气恭敬。

        高峤心情畅快,朗声笑道:“自然!日后无论何事,但凡你开了口,我必应允!”

        他抬高一臂,指着一座立于不远之外数十丈高山巅之上的风亭:“诸位请看。”

        众人顺着他的所指,纷纷仰头看了过去。这才留意到,山巅风亭的顶端,插缚了一捆茱萸,山风吹来,茱萸在那亭顶之上左右摇摆。

        “相公言,今日为应景,便以茱萸为彩。二位竞考之人一道答题出发,谁人能先通过三关,登顶采得茱萸,便为相公之婿。败者,相公亦会将雀湖山庄相赠,略表心意。”

        高七宣布完毕,将手中纸卷递给了冯卫。

        纸卷用油蜡封起了口子。

        以高峤的声望,他既然如此当众宣告了,自然不会有人怀疑他为择得如意女婿而暗中预先泄题。

        四周变得雅雀无声,无数双眼睛,一齐看向了冯卫手中的那张卷纸。

        冯卫小心地展开,浏览过一遍,便照着纸上所书宣读了一遍。

        今日虽只有三题,但一共却设了四道关卡,二文二武。

        四道关卡如下:

        第一关为文,必考,考的是二人的心记。地点就在这个观景台。在这里,高峤将出示一篇千字骈赋,叫二人一道诵读,记住后,各自以笔竞述。谁先一次性默述完毕,核对无误,便可出发去往第二关卡。中途如断,或是默述有误,可再看原文,但要从头再来。这一关不限时间,但必须要通过此关,才能继续往上,参加下一考题。

        第二关武,也是必考,考的是弓法。三十丈外,设一靶子,靶心处嵌一铢钱,谁人能先将箭头钉入铢钱正中之孔而不伤钱,便算是通过,可以继续去往第三关,也就是最后一关。

        为公平起见,最后一关为二选一。文试为清辩,武试为虎山。二人可依照所长,各自选取其一。

        谁能先顺利通过三关,取得山顶风亭之上的那束茱萸,谁便是今日的胜者。

        冯卫一边读题,一边就有好事之人将题目复述,迅速传至山脚。

        山下的那些看客,除了凑热闹的民众,还有不少出身次等士族的子弟和寒门读书人,以及军中武人。

        平日这些人,可谓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处,今日却都相聚在了这里,只是阵营分明而已。

        士人一边,寒门一边,中间楚河汉界,空无一人。

        今日恰逢重阳,现场除了今上和朝中的高官之外,也吸引了不少闻风前来观战的贵妇。其中,除了清河长公主和陆夫人外,据说还有那位郁林王妃。

        贵妇们的坐席和男子自然是分开的,择选半山处的另一平地,搭了帷幕,人坐在里头,以各色帷帐遮挡。里面可以看出去,而外头看不清里面,远远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