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 战争真是好东西
第九十节 战争真是好东西
第(2/3)页
天也是日夜不息,轮班作业,人休息机器不休息。
“哈哈杨大人取笑了。生意吗,有好有坏,这不是正巧赶上了。等仗打完了,日本人还会去的。”
“那可有的等呢。”
日俄战争持续了一年多,到时候日本人就是想抢回市场,也没那么容易了。
“不过状元公,你这新厂开工,可一定要注意质量啊。出现次品的话,你们怎么处理?”
杨潮有些担心的问道,中国人物资短缺惯了,因此出现次品也舍不得扔掉,以次充好的事情是很常见的。
张謇笑道:“杨大人太小看老夫了。次品当然不能要了,都送给厂里的工人,让他们拿回家去用。”
这年头,虽然江南的纺织业已经起步,洋人的机织布早就进入了中国,可是中国的土布从来没有停止过生产,张謇的棉纱其实很大一部分就是供应土布织户的,中国还没有大型的纺织厂,因此也就没有大规模的棉纱订单。准确的说纺织业在中国还没有形成一条产业链。
“烧掉吧!”
杨潮建议道。
张謇奇怪的看了杨潮一眼。其实张謇的做法是最实际的,既不产生浪费,也不影响质量。
“烧掉。让工人拿回家,总会流出去的。到时候一说是大生的魁星牌棉纱,砸牌子啊。状元公也不想伤了脸面吧。”
张謇皱起眉头,这种事他不是没有听说过,但是他也没有太当回事,反正他不是有意做这种事的,都是几个贪图小利的工人做的而已。
不过对于自己的脸面,张謇还是很看重的,他是状元,身份不同,生产的棉纱,用的是魁星牌,影示的就是他的身份,要是砸了牌子,伤的还是他的脸面。
“烧掉一批烂棉纱也少不了多少钱。状元公还会有意外的收获的。”
“意外收获?”
张謇不解。
杨潮也没有解释,状元公烧次品,坚决不让流出厂子,这传出去就是最好的广告啊,当然只能第一个人用,第二个人用就是邯郸学步了。
“杨大人,你看我大清会不会参战啊?”
张謇不再说棉纱的事情,转而开始关心政事,他终究是一个士大夫,士大夫的标准就是心怀天下,所以他不能不关心国家大事。
日本人围绕着旅顺跟俄国人僵持着,此时大清朝的朝堂上几派人也闹得沸沸扬扬,比战场还要激烈。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朝廷内外的大臣就对即将到来的战争展开了讨论,连中国这些大臣都觉得日俄必有一战,很难想象俄国人竟然始终不相信战争会发生。
但是对于战争中站在那一边相持不下,因为中俄之间有密约,如果俄日发生战争,中国有义务出兵帮助俄国,可是这次战争却是因为俄国跟日本因朝鲜利益冲突,因为俄国占领中国东北引起英国人的不满所致,如果按照跳跃帮俄国人,实在是太说不过去了。
所以洋务派地方督抚大多主张联日拒俄,总理大臣张之洞、邮传大臣盛宣怀、两广总督岑春煊、贵州巡抚李经羲、广东巡抚张人骏、湖南巡抚端方、闽浙总督魏光焘等等都上书朝廷,希望联日。
“俄胜势必吞并,日胜无非索酬,两害相形,则取其轻。与其畏俄而不许,何如亲日而获成。不助日仍无全理,助日则或有幸望”。
这些人认为,帮助日本人还有希望,俄国胜利了肯定要吞并东北,日本胜利了,也许还能归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