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节 战争真是好东西
第九十节 战争真是好东西
第(3/3)页
湖广总督端方认为:“此事我无终守局外之理”。
为了中国的国土而发生的战争,中国保持中立,实在是说不过去,朝廷大臣也不是那么无耻的。
张之洞认为朝廷没有中立的余地,建议朝廷:“借助于日本以御之,以日本之将校,率我之兵,庶几可与俄人一战”。
就连民间都是这种看法,各地报纸纷纷呼吁“联日拒俄”,收复东北。
官民难得立场一致,可是这时候有人反对了,反对不是别人正是手握重兵的袁世凯。
站前袁世凯就致电外务部,要求朝廷在即将爆发的日俄战争中保持中立。
袁世凯认为:“附俄则日以海军扰我东南,附日则俄分陆军扰我西北,不但中国立危,且恐牵动全球。日俄果决裂,我当守局外。”
但是袁世凯表示,可以暗中帮助日本:“如日船在各口购备战物,地方官应按局外公例,行文诘阻,如用兵强办,我亦无可如何,但不可由我接济,及由我明许。至无论将来如伺,必须先从局外入手。”
同时如果民间募捐助日,朝廷也可以不加干涉。
这就是袁世凯的态度,扩军备战的时候他十分积极,真要打仗了,他却拖后腿。
但是袁世凯说的没有道理吗,是个人都知道清军打不过任何一方,你只能中立。
所以最后朝廷只能采纳袁世凯的意见,在日俄战争爆发四天之后,宣布局外中立。
战争进行了一个多月之后,看不到海军夺取制海权的日期,陆军终于等不了了。
日本陆军在3月21日,日第1军3万人,携带100余门大炮,在黑木为桢大将的指挥下在朝鲜镇南浦登陆向北挺近,4月中旬,未遇抵抗就抵达鸭绿江左岸。
对岸俄军由扎苏利奇中将指挥,人数2万人、有62门大炮,构筑了一道绵长的堑壕,堑壕中驻守一万士兵,另有一万士兵则在十公里外的后方作为预备队。
4月30日夜间,日军发动进攻,5月1日在九连城展开激战,日军兵力占优势,其火炮从隐蔽阵地上发射,压制了俄军炮火。俄军害怕被包围,下令向辽阳撤退。东西伯利亚第11步兵团被日军包围,随成功突围但伤亡惨重。
这是两军陆军第一场较量,日军战胜了俄军,打开了进入东北的大门。
日本人初次胜利,让全世界刮目相看,能在野战之中打退俄军的军队可不多,因此一战即被认可。
这场战斗过后,英国人才开始认为日本有可能获胜,至少不会遭到毁灭性的失败了。
被英国鬼子忽悠的日本,其实连英国人都不看好,也真够悲催的。
不过杨潮却十分感慨:“就是这种,这种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不惜任何代价,敢跟任何对手玩命的精神!成就了日本啊。”
所有的西方国家,英法德俄,凡是成功的在19世纪取得世界地位的国家,都有为了国家利益,不惜动武的态度,比如英国人打**战争,普鲁士打普法战争,法国人联合英国阻止俄国进入地中海的克里米亚战争等等,无不是为了利益而打的。
反观大清王朝啊,从未有为了利益而拼命的时候,总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总是求和平,除非别人打上来,否则绝对不会主动出击。
“不过打起来就好,大规模陆地战争打起来了,那么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该买军火了。”
杨潮心里暗道,这是他唯一的期盼了。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