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0章 终结的归宿(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 终结的归宿(2)

第(2/3)页

这位仁兄还是一位传奇人物,关于他的事情后面还要讲,这里就不多说了。

        而另一个人更为特别,此人不是泰州学派的嫡传弟子,只能算个插班生,但如果没有这个人,明代的历史将会改写。

        这个影响了历史的人的名字,叫做徐阶。

        这是一个重量级的人物,也是后面的主角人选,目前暂时留任候补休息。

        光芒

        王守仁是一个伟大的人。

        他不嫌弃弟子,不挑剔门人,无论贫富贵贱,他都一视同仁,将自己几十年之所学倾囊传授,他虚心解答疑问,时刻检讨着自己的不足,没有门户之见,也不搞学术纷争。

        据我所知,能够这样做的,似乎只有两千年前的那位仁兄——孔子。

        他四处讲学,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征服了无数的人,心学的风潮逐渐兴起,但他的这一举动也惹来了麻烦。

        官方权威的程朱理学家们终于无法容忍了,在他们看来,王守仁的“异端邪说”就如同洪水猛兽,会荡涤一切规范与秩序,他们纷纷发起了攻击。

        写文章的写文章,写奏折的写奏折(很多人都是官),更绝的是,当时的中央科举考试的主考官,竟然把影射攻击王守仁的话,当作考题拿来考试,真可谓空前绝后,举世奇观。

        漫天风雨,骂声不绝,总之一句话,欲除之而后快。

        对于这一“盛况”,他的门人都十分气愤,但王守仁却只笑着说了一句话:

        “四方英杰,各有异同,议论纷纷,多言何益?”

        这不仅仅是一句回答,也是王守仁一生的注解。

        他的这种态度打动了更多的人,因为所有的人都已看到,在狂潮之中,王守仁依然屹立在那里,泰然自若。

        心如止水者,虽繁华纷扰之世间红尘,已然空无一物。

        是的,前进的潮流是无法阻挡的,正如同王守仁的光芒,纵然历经千年,饱经风雨,却终将光耀于天地万物之间。

        嘉靖六年(1527)五月,天泉桥。

        王守仁站在桥上,看着站在他眼前的钱德洪与王畿。

        这两个人是他的嫡传弟子,也是他的心学传人。他之所以在此时召集他们前来,是因为最后的时刻就要到了。

        不久之前,朝廷接到急报,两广地区发生了少数民族叛乱,十分棘手,两广总督姚镆急得跳脚,却又束手无策,万般无奈之下,皇帝想到了王守仁。

        于是王守仁先生又一次接到了救火队员的工作,他被委任为左都御史,前往平叛。

        此时他的身体已经很差了,经过长期征战和常年奔波,他再也经不起折腾了。而且此时他已然成为了知名的哲学家,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完全可以拒绝这个差事。

        可是如果他拒绝,他就不是王守仁了,他的这一生就是为国为民活着的。王哲学家决定再次拿起武器,深入两广的深山老林去爬山沟。

        但在此之前,他还有几句必须要说的话。

        钱德洪和王畿肃穆地看着老师,他们在等待着。

        王守仁打破了沉默:

        “我即将赴任,但此去必定再无返乡之日,此刻即是永别之时,望你们用心于学,今后我不能再教你们了。”

        钱德洪和王畿当即泪流满面,马上跪倒在地,连声说道:

        “老师哪里话!老师哪里话!”

        王守仁却笑着摇摇头:

        “生死之事,上天自有定数,我已五十有六,人生已然如此,别无牵挂,只是有一件事情还要交代。”

        钱德洪和王畿停止了悲泣,抬起了头。

        “我死之后,心学必定大盛,我之平生所学,已经全部教给了你们,但心学之精髓,你们却尚未领悟,我有四句话要传给你们,毕生所学,皆在于此,你们要用心领会,将之发扬光大,普济世人。”

        天地竟是如此之宁静,大风拂过了空旷的天泉桥,在四周传来的阵阵风声中,王守仁高声吟道: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钱德洪与王畿一言不发,屏气凝神,记下了这四句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