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明朝那些事儿(全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60章 终结的归宿(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60章 终结的归宿(2)

第(3/3)页

话。

        此即为所谓心学四诀,流传千古,至今不衰。

        吟罢,王守仁仰首向天,大笑之间飘然离去: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嚎哭而来,欢笑而去,人生本当如此。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天泉论道,王守仁将他毕生的坎坷与智慧传授给了后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但是王守仁先生还不能光荣退休,因为他还要去山区剿匪。

        王先生虽说是哲学家,但某些方面却很像湘西的土匪,放下枪就是良民,拿起枪就是悍匪,一旦兵权在手,大军待发,他就如同凶神恶煞附身,开始整顿所有部队,严格操练。

        这其实并不矛盾,因为王守仁很清楚,对于叛乱者,讲解哲学是没有用的,只有开展武装斗争,枪杆子才是硬道理。

        这就是智慧,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意。

        不过估计王守仁先生也没想到,他的到来对这场叛乱会产生怎样的影响,起码他肯定不知道自己的名声到底有多大。

        在听到王守仁前来征讨的消息后,领导叛乱的两个首领当即达成了共识——投降。

        王先生实在是名声在外,他的光辉业绩、犯事前科早就街知巷闻,连深山老林里的少数民族也是闻名已久,叛乱者也就是想混口饭吃,犯不着和王先生作对,所以他们毫不迟疑地决定接受朝廷招安。

        但这二位首领倒还有个担心,由于王先生之前的名声不好(喜欢耍诈),他们两个怕就算投了降,到时候王先生阴他们一下,翻脸不认人怎么办?

        但事到如今,投降生死未卜,不投降就必死无疑,还是投降吧。

        其实王守仁先生还是守信用的,只有对不讲信义、玩弄阴谋的人,他才会痛下杀手,见到这二位首领后,他下令拖出去打了顿板子(教训一下),就履行了诺言。

        就这样,朝廷折腾了几年毫无办法的两广之乱,王守仁先生老将出马,立马就解决了。

        这件事情给他赢得了更多的荣誉,朝廷上下一片赞扬之声,但这最后的辉煌也燃尽了王守仁的生命之火,他即将走向生命的尽头。

        嘉靖七年(1528)十月,他的肺病发作,在生命垂危之际,他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回家,从哪里来,就回哪里去吧!

        可是他的病情实在太重了,要等到上级审批,估计坟头上都长草了,王守仁当机立断,带着几个随从踏上了回乡之路。

        但他终究没有能够回去。

        嘉靖七年十一月,王守仁到达了江西南安,再也走不动了,这里就是他最后的安息之地。

        在临终之前,他的门人聚在他的身旁,问他还有什么遗言。

        王守仁笑了笑,用手指向胸前,留下了他在人世间的最后一句话: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走。飞的我可以射,走的我可以网,游的我可以钓。

        但是龙,我不知该怎么办啊!学识渊深莫测,志趣高妙难知;如蛇般屈伸,如龙般变化,龙乘风云,可上九天!

        对于王守仁先生,我别无他法,只能用这段两千多年以前的文字来描述他,这是他应得的称颂。

        他的心学,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他的思想流传千古,近代的康有为、孙中山等人都从其中受益匪浅。

        除了中国外,他的心学还漂洋过海,深刻影响了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他本人也被奉为神明,受人日日顶礼膜拜,那位东乡平八郎大将就是他的忠实粉丝。

        彪炳显赫,自明之后,唯此一人而已。

        王守仁的一生,是光明的一生,他历经坎坷,却意志坚定,混迹官场,却心系百姓,他反对暴力和贪欲,坚信正义和良知。

        赞:

        王守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他是真正的圣贤,当之无愧。
记住手机版网址:m.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