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哑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无背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9章 无背钱

第(2/3)页

不佩服武襄公的机智筹谋,侯方杰也是一时忘了这个典故,再回想到之前店家说要归还这枚钱币给它的继承者,便立时双目放光。

        “这就是传说中的无背钱?怎么就只有一枚了?不是说当时有一百枚吗?”

        “这铜钱不仅仅能算命,还可以买命。”这年轻的店主声音低沉优雅,让人闻之不禁浑身战栗。

        “这算命我懂,很多人占卜就直接掷铜钱,武襄公也是利用了这一点。但……买命?”侯方杰疑惑地问道,他从没听过这一说法啊。

        “你没收过压岁钱吗?‘岁’与‘祟’同音,所以相传压岁钱是可以压住邪祟的。得到长辈压岁钱的晚辈,就可以平平安安地度过一岁。世间认为把压岁钱给孩子,当污秽的妖魔鬼怪去伤害孩子时,就可以用压岁钱去贿赂它们。”年轻的店主唇角勾起一个弧度,笑得意味深长,“这就是所谓的买命。”

        “呃……我小时候的压岁钱每年一拿到就会被我立刻花光……我能平安长这么大还真是谢谢佛祖了……”侯方杰听得毛骨悚然,他从不知道压岁钱居然还有这种用途。

        “这无背钱是武襄公特制的,据说后来他把那一百枚无背钱分给了臣僚下属,可以挡灾买命。”

        店主缓缓地站了起来,对着从头到尾都一言不发的狄咏淡淡道:“在下偶然之间得此枚无背钱,就归还与狄公子。这枚无背钱,还是贴身佩戴的好。”说罢,也不顾侯方杰的殷勤挽留,施施然推门而去。

        清风楼的伙计因为知道他们之间有话要说,所以除了最开始上的一壶茶外,一直都没有上早点。等人走了之后,才进包厢把他们点的东西用最快的速度摆了一桌子。

        侯方杰见狄咏一直面无表情,也没太在意。待伙计们都退下后,便把那枚无背钱用锦帕包住,塞进了狄咏手里,念念叨叨地叮嘱道:“既然人家都说了要贴身佩戴,等下找个绳子穿好挂在脖子上吧。”

        狄咏把锦帕接了过来,自嘲地笑了笑,平静道:“我每日在大内执勤,又怎么会有危及性命的时候?”

        虽说伴君如伴虎,但大宋朝向来不枉杀无辜,不光是文臣不会被斩首,武官虽然易遭猜忌,但也不会没有体面,就是一般的百姓都不会轻易蒙冤。皇帝官家谦和有礼,狄咏还真不知道自己是否会有用到这枚无背钱的时候。

        他想得虽然清楚,但话语间还是透着一股郁郁不得志的味道。侯方杰又岂会听不出来,只得好言相劝。其实说起来,狄青狄汉臣和兰陵王都是帅得要戴面具上战场,最后也都是遭了帝王的猜忌,历史总是重复着令人无奈的巧合。

        侯方杰正一边思绪跑得没边地腹诽着,一边搜肠刮肚地挑着安慰人的话。狄咏却比了一个手势,示意他噤声。侯方杰正在疑惑时,就听到隔壁包厢内传来了交谈声。

        清风楼的隔音并不太好,但也不会有哪个人在此处商量什么机密的事情。隔壁包厢的两个人说话声并不算大,但对于习武而耳目聪颖的狄侯两人来说,却是听得一清二楚。

        前面这两个人都说了什么,狄咏一开始都浑然不在意,但他们已经说到了强唐弱宋。

        这个论点在坊间也多为流传,宋朝言论自由,倒也一直有人抓住这点不放。只是自太祖皇帝杯酒释兵权后,武将的地位就一落千丈,这也是狄咏的父亲狄青被疯狂打压、导致郁郁而终的主要原因。

        很多人都认为,当今宋朝自是不能与唐朝兵强马壮相比。今日正好那古董店店主归还父亲所制的无背钱,狄咏难得有些说不出的郁闷感触,想听听他人都是怎么评判的。

        只听其中一个声音颇为不忿地拍桌道:“大宋积弱已久,打仗胜不了,即使胜了也要赔款,简直就是民族屈辱的一段历史!炉子,你怎么又把罗盘调到这个时代了?看着就憋气啊!”

        狄咏捏着茶杯的手青筋暴起。这句话虽然并不是当着他的面说的,但他却感觉像是被人抽了一巴掌一样,脸颊生疼。

        此时隔壁又传来另外一个冷静沉稳的声音,淡淡道:“打仗?主要是看为什么而打仗。那些外族人拼命一场,也不过是为了得到中原的瓷器丝绸茶叶,开放互市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死人,还能交换瓷器丝绸茶叶,那么谁还会打仗?就像商家开店会有小流氓来收保护费,你是给钱呢,还是等小流氓们把你的店砸得干干净净再给钱呢?你又不能把那些小流氓完全杀掉,所以只要不是想要鱼死网破的,就知道怎样做出选择。”

        狄咏闻言一怔,他倒是完全没从这个角度想过。但从大局来考量,确实也是如此。

        汉武帝时期也是因为文景之治而国库富余,大征匈奴的军费是一笔极大的开支,连年征战赋税会让百姓劳民伤财民不聊生,就连汉武帝到晚年时期也曾有颇多懊悔。

        而且游牧民族确实难以围剿干净,就像此人所说,商家根本没有绝对的实力可以让小流氓消失。而且更可怕的是,即使解决了这一批小流氓,还会有下一批。

        那个沉稳的声音继续说道:“其实各个朝代最重要的是经济问题,大体上只要百姓能吃饱喝足,就不会有动乱迭起。例如秦始皇修长城,我估计是因为他算了一笔账,修长城的成本要比养军队所出的军费还要节省,而且还没有了手下拥兵自重的隐患,何乐而不为呢?但宋朝君臣们发现还有更省钱的法子,不用修长城,交保护费就够了。

        “真宗时期缔结的澶渊之盟,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贯岁币。听起来像是很多,但你知道宋朝的国库收入是多少么?这时候的宋朝年收入轻轻松松地就破亿贯,三十万贯岁币只相当于年财政收入的0.3%,真真就是手指头缝里漏下点零钱就打发了叫花子,那谁还不花钱买个平安呢?咱又不差钱!

        “而且宋朝赔款只愿意给白银和绢,从来不拿铜钱当赔款,甚至限制铜钱流通出去。因为宋朝缺铜,铜钱面值都赶不上铜原料的价值,最后滥发银票,引起了通货膨胀,其实宋朝后来是被经济危机给拖垮的。所以经济学真的很重要啊……”

        狄咏听得入神,这些说法,即使是天天在垂拱殿听政的他也觉得新奇,更别说里面还有些他根本听不懂的新鲜词汇。只是……拖垮?宋朝现在一片大好河山,这人在胡乱说些什么?

        狄咏锁紧了俊眉,长身而起。虽然他觉得对方说得很有道理,但却有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感觉,他一时还抓不住这种念头,只想着这位仁兄可以结交一下。他们或许可以聊聊,例如财政收入的具体数据这种机密他又是怎么知道的,例如什么叫通货膨胀,什么叫经济危机,什么叫宋朝会被拖垮……

        侯方杰也是一起旁听了那位仁兄的高论,新奇不已,见狄咏黑沉着一张俊脸大步而去,便连忙追了上去。自己这兄弟一副寻仇的架势,可别话不投机直接打起来了。

        只是侯方杰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狄咏让伙计敲门进去之后,便听到伙计的一声哀号。

        包厢内的方桌上摆着吃得七七八八的几盘早点,余下的那半碗豆浆还冒着热气,可是桌边却不见半个人影。

        狄咏皱了皱眉,这就是他们隔壁的包厢,他走过来的时候完全没有听到有人离开的脚步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包厢的窗户都关得好好的,若是他们从这三楼往下跳,下面街上肯定早就有人大呼小叫了。

        这时耳边传来伙计可怜兮兮的哀求声:“侯少爷,您是不是认识这两人啊?他们还没给钱啊!”

        一桌早点倒没多少钱,侯方杰与这伙计还有些相熟,只好捏着鼻子认了,乖乖地伸手入怀,一边掏钱袋一边嘀嘀咕咕地说道:“少爷我可没这种吃霸王餐的朋友。罢了罢了,为了之前那番言论,这点钱倒也不算什么。少爷我当打发叫花子了!爷又不差钱!”

        三

        在帝都,官宦家庭的子弟如果不是不求上进的纨绔,那么不外乎文武两种出路选择。如果选择文官,没有学识的就去托关系捐个官,有真才实学的那就是入太学、考科举、进翰林这样的途径;如果是选择武将,就是殿前侍卫、到军中历练、封官,大概都是这样的路线。狄咏蒙父亲武襄公的余荫,本就是在皇帝面前挂上号的,在御前站几年岗,再调入禁军历练一下,妥妥地镀一圈金就可以尚郡主了。

        但狄咏竟申请去西北的最前线。

        既然他敢请命,皇帝就没有不敢应允的。更何况虽然武襄公狄青死得有些窝囊,但对于当今圣上来说,那也是少年时崇拜的对象,早就已经下旨让武襄公在皇帝逝去后迁坟陪葬永厚陵。此等厚爱,自然也对其子狄咏另眼相看。

        所以狄咏在汴京上下各种无法理解的眼神中,顺顺利利地来到了环州城。

        环庆路统领庆州、环州、邠州、宁州、乾州,以庆州为中心,环州就在庆州的西北方向,可以说这里就是直面西夏的最前线。环庆路之前历经种世衡、范仲淹等人精心布置,大大小小有十数个堡垒和山寨交相照应,看上去像是牢固不破。但狄咏到此细心察访,越了解就越心惊。

        澶渊之盟已经让宋辽一百余年未起战乱,但辽国这大流氓被如此安抚住了,后来崛起的西夏自然不甘人后。在范文正公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之前,宋军与西夏军先后发生了三川口、好水川几次战斗,宋军都被西夏打得丢盔弃甲,死伤惨重。虽然现在比起以前已经好上太多了,但范文正公去后,谁也不能挽救这散漫的宋军。

        是啊,谁还想打仗呢?大不了就赔点钱嘛!

        狄咏站在清平关的城墙上,看着天边卷起的黄沙,几乎遮蔽了天日,但却无法掩埋城外那些旌旗招展的西夏雄兵。

        此时此刻,狄咏忽然想起年前在清风楼上旁听到的那段言论,顿觉无比讽刺。

        是的,没错,从指缝之间流出点零钱确实是可以打发叫花子,但长此以往,这叫花子被喂得油光水滑,胆子也肥了,想要更多的钱怎么办?

        狄咏闭了闭双眼,扶住城墙的手坚定有力。

        直至今日,他也不后悔自己的选择。

        他现在在清平关戍边,这里东至鬼通砦二十五里,西至安边城四十里,南至兴平城三十里,北至陷道口哺二十七里,是环州城的一处堡垒要塞。但此时,西夏大将仁多瀚带领三万人马杀到此处,而清平关仅仅只有三千人守关。

        在一刻钟前,他带领士兵刚刚杀退了对方第一波的攻击,但狄咏知道,那仅仅是试探而已。下一次,敌人就会亮出锋利的獠牙,再也不会那么轻易地退却。

        侯方杰按剑急匆匆地走了上来,拽着狄咏的胳膊就往后拉,口中忧虑至极地唠叨道:“斯陶,这城墙压根就不高,你还站在这里,若是来支冷箭,立刻就把你结果了。”说这里是城墙那还是夸张了,照侯方杰的想法这里就是一小土包,连清风楼都比这儿高。

        想到这里侯方杰就直窝火,不到边疆不知道,到了才知道这里落后到什么程度。他也不是没后悔过自己凭啥一时激动就跟着狄咏来了,但他在家族中是个毫不起眼的庶子,想要出人头地的话,委实也没有比战场更快能建功立业的地方了。

        一切都有风险,想要更大的回报,就要有赔进去一切的心理准备。

        所以侯方杰看得很开,在死之前多杀几个西夏人陪葬,这辈子也不算白来了。只是他瞥了眼身边面无表情的狄咏,暗叫一声可惜。这个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