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哑舍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59章 无背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9章 无背钱

第(3/3)页

宋朝闻名的狄小帅哥,正似一柄长枪般站得笔直,因为之前的那场杀戮,浑身的肃杀之气缭绕,半边铠甲都被敌人的鲜血染红,就连俊颜上都沾了几滴血渍。甚至还有一滴血渍溅在了他的眼角,更添一股说不出的妖异杀气。若是让那些掷簪花的少女们知道狄小帅哥会折损在这里,恐怕汴京城都会被泪水给淹了吧!

        侯方杰的心很大,就算在危急存亡之时,脑袋里也浮想联翩。这时却听狄咏唤了自己一声“介盛”,侯方杰立刻严肃了起来,狄咏甚少唤自己的字,因为平日里一般都是他在说话,狄咏压根就不答腔。

        只见狄咏从胸甲间翻出早就已经写好的奏折,沉声道:“介盛,你拿着我的奏折去庆州城求援。”

        “你去!我来守城!”侯方杰连想都不想地说道。

        “你守城?你能熬得到我领援军回来吗?再说哪有主将临阵离开的?”狄咏那双俊逸的眉眼中透出一抹难得的笑意,“环庆路庆州与环州毗邻,若是环州失守,庆州危矣。清平关此时遭围,恐怕安边城、罗沟堡、阿原堡、朱台堡等处已经沦陷,所以你务必要直奔庆州城,懂否?”

        真是难得听见这小子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侯方杰皱眉,并未接过奏折,反而分辩道:“不若我去通归堡、惠丁堡等处求援?总要比庆州城近多了。”

        “那几处又能有多少士兵?岂会舍了自己的堡垒来救援此处?”狄咏把目光投往远处的西夏大军,此时正值两军停战的间歇,双方士兵都极有默契地互不攻击,收敛战场上属于己方的战士尸体。

        狄咏继承自家父亲的练兵传统,精心练出来的军卒自然要比普通军队强上许多,只是他来环州城时间尚短,这批军卒也绝对不能以一当十。狄咏目光坚毅,语气严厉道:“侯副将,不要浪费时间,去选二十人,直接快马去庆州城。”

        听到好友对他换了称呼,侯方杰抿了抿唇,知道这任务他是非接不可了。军令如山,他是狄咏的副官,自然不能违抗军令。

        狄咏见侯方杰接过奏折,又从腰间扯下一块钦州坭兴陶的陶虎手把件,淡淡道:“这个你先帮我拿着,我怕守城战时被碰碎了。”

        侯方杰浑不在意地接过,他早就知道自家兄弟离开京城的时候腰间就多了这块看起来喜气洋洋的陶虎,还以为是哪家姑娘送的呢,没少因为这个打趣。此时见狄咏在这等时刻还顾念着这个,侯方杰就更断定此物绝对是别人送的。不过他这时也没心情调侃,随意地往护心镜里一揣,不放心地问道:“那枚无背钱呢?你有没有好好戴在身上?”

        这是有前科的,面涅将军狄青就是把无背钱都分给了下属,侯方杰就怕狄咏死脑筋,把那宝贝随意送人了。虽说真假不论,但到底是求个心安。

        狄咏从脖颈中扯出一条红线,线的尽头就挂着一个铜钱。侯方杰眼瞅着是皇宋九叠篆,便放下了心。战机转瞬即逝,他也不再废话,上前狠狠地抱了一下狄咏,两人的盔甲“叮咣”一阵相撞,一咬牙扭头便走,去挑选士兵突围,准备一切事宜。

        虽说两人为了谁留下守城还争论了一下,但突围的活儿也是危险至极。二十人的小队,在战场上那根本就是一队小蝼蚁,端看对方肯不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狄咏站在城墙上也就是恍惚了片刻,便从容招来属下,安排如何抵挡西夏下一轮的进攻,并且最主要的就是掩护侯方杰等人的突围。兵贵神速,很快就商定好了一切后,众人候在城门内,侯方杰在马背上戴好头上的兜鍪,随手递给了狄咏一张青铜鬼面具。

        “嘿嘿,我从你行李里翻出来的。这是武襄公的面具吧?戴上吧,武襄公的威名在西夏人之中也流传甚广,多少也是个依仗。”

        侯方杰笑眯眯的,一点都没有即将直面生死的紧张,就像是在汴京城和狄咏讨论今天去哪里吃饭一样随意。他相信生死自有天定,过分担忧和纠结都是多余的情绪,尽自己的一切努力,无怨无悔就值得了。

        就算是狄咏,也不得不佩服好友此时的淡定大气,他沉默地把面具接了过来,蒙在了脸上,也把脸上的表情藏在了面具后。

        四

        城墙外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战鼓声。

        “杀!”伴随着一声厉喝,城门半开,狄咏一马当先地冲了出去。

        黄沙中夹杂着焚烧的黑烟,口鼻之中呼吸着的都是带着血沫的空气,耳朵里回响着的都是喊杀声与临死前的惨呼声,这就像是一场永远都无法醒过来的噩梦。

        “呼……”狄咏只觉得肺部像是快要爆炸了一般,他有多久没有喝过水了?有三个时辰?还是五个时辰?

        太阳被乌云遮住又重新露了出来,狄咏被刀刃反射的刺目阳光晃了一下,无法克制地眯了一下双目,顿觉耳边刺骨的刀风袭来,下意识地向侧闪去,右手握刀用力一挥。伴随着利刃刺入人体的感觉,对方一声闷哼,狄咏伸出脚猛力一踹,便把对方从城墙上踹了下去。

        “呼……”真不想睁开眼睛,就想这样坠入黑暗,他有多久没有睡过觉了?一天?还是两天?

        一支羽箭带着破风声从墙下袭来,狄咏微一侧头,便让过了那支羽箭,艰难地睁开了双目。那支羽箭刺入了他身后的草垛,立刻就有士兵把那支羽箭拔了出来,拉弓上弦,狠狠地射了回去。

        他们的武器已经告罄,只有用这样的方法来坚持战斗。用西夏人的刀西夏人的箭,只要还能战斗,就不肯轻易倒下。

        清平关的城墙已经残破不堪,还能有力气站起来的士兵们,都在与攀登上来的西夏人血战。狄咏已经记不清楚这是第几次挡住西夏军的进攻了,这些西夏军就像是永远都杀不尽的蝗虫,杀死一批之后还有另外一批源源不绝地顶上来。

        原本戴在脸上的面具,早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敌人砍飞,对方甚至在他的脸颊上留下一道刀伤。

        看来自己当真是坠了父亲的声名,连一个面具都保护不好。

        不过,为什么要用面具呢?

        在战场上,其实谁都来不及在意对手长什么样。

        不知道自己杀了谁,又或者,谁会杀了自己。

        “呼……”狄咏再次砍翻一名西夏人,自己却差点被对方一起带着跌下城墙。他只觉得双臂都已经酸麻得不属于自己,浑身上下刀伤处处,全凭一口气在支撑。手上的刀已经卷刃,他弯腰拾起一把西夏军的弯刀,抬头看了眼周围的情况。

        手下的三千士兵,现在能站立在墙头的,不过百余人。

        狄咏深深地吐出一口气,他早就知道战事会发展至此,所以也并没有太多感触。好在之前侯方杰已经突围成功,他也放下了心。若是好友再聪慧一些,他都没法把对方骗得如此顺利。

        庆州离环州二百多里,侯方杰走时每人带了两匹马更换,顺利的话半日就可以到达庆州城。但难就难在,庆州城会不会派援军。

        而且环州诸多堡垒山寨相继失陷,小批援军那纯粹就是送死。但若是派了大批援军,万一反中了对方的调虎离山之计……和边境的环州不同,庆州城乃边境重镇,一旦失守,西夏军便可以沿着环庆路直取汴京,大宋堪忧。

        所以,狄咏从发现西夏军的那一刻起,就知道自己面临的是一场死战。

        他令侯方杰一开始就突围,也并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私心想要保住好友性命。更重要的,是要给属下将士们一种期冀的信念。他们求援了,也许在下一刻,就会有援军来营救他们,所以只要他们再坚持下去,再坚持一下下……

        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美好的期冀,狄咏却并没有半点欺瞒属下的愧疚。

        左右都是一个死,那么是选择死战到最后一刻,还是低下头跪倒求饶地去死?

        为何不死得其所?

        为什么没有人意识到他们大宋是在一个多么危险的境地?

        为什么没有人察觉到周边的虎狼们都在虎视眈眈地包围着他们?

        为什么没有人知道他们现在正坐在一条危险而又满是漏洞的画舫上,正在缓慢地沉入海中,而那些人还可以在上面无忧无虑地饮酒作乐?

        胸中盈满怒火,狄咏再次横刀劈翻一名翻上墙头的西夏兵,他此时再也没有往日大宋第一美男的风采,浑身血污的他,更像是从阴间爬出来的厉鬼。

        身体在遵循着本能,一刀一刀地劈砍着,脑海里却又浮现了那段令他在意已久的言论。

        花钱买平安……

        他并不是不赞同那人的观点,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也许那人是在太平盛世里待了太长的时间,都已经遗忘了平静的湖面下暗藏的波涛汹涌。不光是那个人,汴京的许多人都以为这世间歌舞升平,国泰民安。

        天上的鸟儿婉转和鸣,在林间肆意嬉戏,又怎么会知道,它们脚下树林中的狼群们,为了这片树林的地盘而世代争斗。

        树林易主,良禽尚且能择木而栖,但失去自己家园的孤狼,只要是有血性的,都不会苟延残喘于世!

        他必须要守卫大宋疆土!否则长此以往,大宋的版图将会越来越小,最终灭亡……

        ……

        啊……佛祖啊……我向您献祭我的生命……如果您听到了我的祈祷……希望那一天不会那么快地到来……

        ……

        红线乍断,狄咏脖颈间的皇宋九叠篆在空中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从城墙上跌落到了泥土之上,弹跳了两下,最终静静地躺在了血泊之中。

        正午的阳光照射在铜钱之上,没有任何篆字。

        是背面。

        风起,带着漫天的黄沙袭来,最终一点一点地把这枚铜钱掩盖、埋葬……

        治平三年,九月,壬午,西夏大将仁多瀚率三万精兵进犯环州城,久攻不下。武襄公之子狄咏血战三日,三千人杀敌万余人,终因城墙崩塌而败。三千人无一人退降,尽殉国。如此一百多年来前所未有的血战,举国为之震惊。

        狄咏遗折传至汴京,上以血书九字。虽是引用汉武帝时名言,但依旧掷地有声!

        “犯我大宋者,其远必诛!”

        五

        数十年后,垂垂老矣的侯方杰在院中躺椅歇息,才刚刚五岁的小孙子嘻嘻哈哈地跑了过来,献宝似的举起手中的物事。

        “爷爷!爷爷!你看!这个陶虎里面居然有枚铜钱!”孩童说到这里,才想起来这个陶虎是爷爷最珍视不过的宝贝,连忙分辩道,“都是弟弟不小心,从盒子里翻出来时没拿稳掉在地上摔碎了……”

        孩童没有再继续说下去,因为他爷爷已经一把抢走了他手里的陶虎,怔怔地盯着裂开的陶虎中那已经碎成两半的铜钱发着呆。

        孩童哭闹了一阵,发现最疼爱他的爷爷这次怎么都不肯再理他了,只好迈着小腿“噔噔噔”地去找自家爹娘。

        秋日的阳光并不如何炽烈,但侯方杰却已经生生地出了一身冷汗。

        他此时才知,为何当年自己突围之时,他明明感觉到自己被利刃砍中,拼命突围之后,却发现自己毫发无伤。

        原来是这样……原来他早已存了以死谏国的心……

        “斯陶……”

        孩童拉着自家大人撑腰,想要讨来那个陶虎的时候,却发现自家爷爷已经永远地合上了那双眼睛。

        那枚碎裂的铜钱,正死死地攥在他的手心里。

        谁都没办法拿出来。
记住手机版网址:wap.bqduo.cc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